浏览数量: 32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5-02-24 来源: 本站
在汽车主动声设计中,提示音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声音信号,更是与驾驶者沟通的重要媒介。从车门未关的提醒到碰撞预警的警示音,每一个声音都承载着特定的信息,影响着驾驶者的情绪和行为。设计时需要从声音功能、心理声学、播放逻辑等多个角度出发,精心打造每一段提示音,以确保它们既能有效传递信息,又能提升驾驶体验。
人机交互提示音属于功能性提示音,用于传递车辆当前的状态反馈(如启动、熄火、电量不足等)以及操作信息(如转向灯、倒车雷达、换挡提示等),这类提示音需要温和且具有辨识度,避免引起驾驶者的焦虑,以及清晰、明确,帮助驾驶者确认操作是否成功。
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示音属于安全警示音,用于紧急或高风险场景(如碰撞预警、疲劳驾驶、胎压异常等)的强提醒。这类提示音需要及时有效的传递安全信息,通过优先级分级,确保驾驶员第一时间响应,规避安全隐患。
1. 清晰度:提示音必须清晰可辨,避免与其他车内声音混淆。例如,安全提示音通常采用高频、短促的声音,以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被迅速识别。
2. 辨识度:不同类型的提示音应有明显的区别,避免让驾驶者产生混淆。例如,转向灯提示音可以采用有节奏的“嘀嗒”声,而倒车雷达提示音则可以采用逐渐加快的蜂鸣声。
3. 舒适性:提示音不应过于刺耳或令人不适,尤其是在长时间驾驶的情况下。通过调整音调、音量和音色,可以使提示音更加悦耳。
4. 一致性:同一品牌的汽车应保持提示音风格的一致性,以增强品牌辨识度。例如,豪华车的提示音通常更加柔和、优雅,而运动型车的提示音则可能更加动感、有力。
心理声学是研究声音如何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。在汽车提示音设计中,心理声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驾驶者对声音的反应,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提示音。
音调与情绪的关系:高音调的声音易被察觉,通常被认为是紧急或警示性的,而低音调的声音传递稳定感,更容易让人感到放松。安全提示音可以采用较高的音调,而状态提示音则可以采用较低的音调。例如人耳对2000-4000Hz的声音最敏感,所以车企专门用这个频段做碰撞预警。
音量与注意力的关系:音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驾驶者对提示音的注意力。过大的音量可能会引起驾驶者的不适,而过小的音量则可能被忽略。因此,提示音的音量需要根据车内环境噪音水平进行动态调整。紧急提示音(如碰撞预警)需高响度以突破环境噪音,但需避免过度刺激;常规提示音(如转向灯)采用适中响度,减少干扰。
节奏与紧迫感的关系:节奏较快的提示音通常会让驾驶者感到紧迫(如连续蜂鸣),而节奏较慢的提示音则更容易让人感到放松(如“嘀-嗒”)。急促节奏用于紧急警报,缓慢节奏或间歇音用于常规提醒。例如,倒车雷达提示音可以采用逐渐加快的节奏,以提醒驾驶者距离障碍物越来越近。
文化差异:欧美用户倾向机械感明确的“哔哔”声,亚洲用户更接受柔和拟物音(如水滴声)。
AI驱动动态调整:基于驾驶员状态(疲劳监测)或环境复杂度(交通密度)实时优化提示音参数。
跨模态提示整合:结合触觉(震动)或视觉(HUD)反馈,形成多感官协同提示系统。
汽车座舱的提示音设计,是工程理性与人文感性的精密平衡。当每一段声波都能精准命中用户需求时,声音便不再是冰冷的信号,而成为守护安全、传递温度的“隐形助手”。未来,随着智能座舱的进化,声音设计的边界将被持续打破——但永远不变的核心,是对“人”的深度理解。
浙江世特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智能座舱的智能声学控制(发声、主动降噪、声场分区,声场复现等)及智能座舱人员实用性产品开发。
公司与浙江大学、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,在智能座舱声学的声场开发、降噪、声场分区及人员舒适性等多方面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。
世特仑拥有2个专业研发团队——1个研发中心(市级),一个联合研发中心(浙江大学合作)。建立自设计生产线若干条,能够实现在线自动烧录、自动检测功能,年产能100万套;拥有完整的控制器类生产链车间(SMT、组装、测试等)。